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运动障碍病,目前已经成为仅次肿瘤、心脑血管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群健康的第三大杀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帕金森病患者逐年增多,引起了越来越多患者重视。但帕金森不仅仅是老年病,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帕金森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帕金森病一定手颤抖?很多人把帕金森病称为“抖抖病”,因为该病的典型症状就是双手不停颤抖。但医生指出,临床医生观察,有近半的帕金森病患者早期并没有手颤抖这一“标志性”症状。
大部分帕金森病人“手抖抖”
早期的帕金森患者有60-70%会出现震颤,也就是常说的手颤抖。其中,绝大部分人是在静止不动时出现手颤抖,另外有10%~20%的患者仅表现为倒酒、拿筷子、写字等动作时出现手颤抖。
此外,还有30%-40%的患者,早期并不出现手颤抖。仅仅表现为动作迟缓、手脚不灵活、肢体僵硬等。还有少部分患者早期仅仅表现为面部表情呆板、不笑;无欲、淡漠、幻觉、抑郁症、思维迟钝等症状。因此,早期有时被当作单纯抑郁症治疗,当治治疗果不明显随后出现帕金森病典型症状,加用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不过,帕金森病患者中晚期会合并抑郁症,需要引起警惕。
还有一些患者早期仅表现出肢体酸胀、沉重无力,类似风湿病或颈椎腰椎病;有的老人出现行动迟缓、语言缓慢、走路拖步等被认为是脑中风或痴呆症;还有患者早期仅表现为出汗异常、心悸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因此,手颤抖型的帕金森病容易早发现,而非手颤抖型的不典型帕金森病容易漏诊和误诊。
医生提醒:当中老年人出现某个或一侧肢体沉重无力,做CT或核磁共振检查很容易发现脑部有小梗塞病灶(腔隙性梗死),要仔细区别这些是直接导致肢体无力的病灶还是无症状的梗死病灶,而接受抗脑血栓药物和按摩、理疗等治治疗果不好时,患者应该到正规医院神经科确诊。
手颤抖也可能不是帕金森病
出现手颤抖以后,有必要到神经科找经验丰富的医生鉴别诊断。因为药物、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中风后遗症、脑外伤、甲亢等都可引起手抖,要注意鉴别。医生称,常见到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患的患者出现药物性的类似帕金森的手颤抖症状。这是因为,这些精神科用药本身就是与脑部多巴胺递质的作用有关,而帕金森病的发病与多巴胺递质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手颤抖的患者先要看看是否这类药物引起,如果确实与药物有关,可以调整抗抑郁、焦虑等的用药,或更换药物种类。
还有一些人在煤气中毒、食物中毒、脑炎、中风、脑外伤等的后遗症期也会出现手抖、动作缓慢等症状,而被称为帕金森综合征,可以通过相关药物改善症状,但不能称为原发性帕金森病。
此外,甲亢患者、特发性震颤也会出现手颤抖的症状。由于目前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不像乙肝,有一个特异性的化验指标,而主要依靠医生对病人的询问、观察、仔细的体格检查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因此医生的经验很重要。
综上所述,“手抖抖”不一定都是帕金森造成的,帕金森也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当您或者您的家人朋友出现“手抖抖”的症状时,千万不要慌张,应尽快到医院检查病因,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一、 脑立体定向仪帕金森微创技术
研发背景:
脑立体定向仪技术是863项目产品。该成果主要用于脑外科手术中的手术规划、导航和立体定向,由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和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联合研制,同时采用了先进耶鲁大学研发的机器人手臂技术,经医生论证,具有先进先进水平。这种先进上尚无同类产品的神经外科脑立体定向手术设备,将手术规划系统、导航系统与手术平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拓宽了应用范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减轻了病人痛苦。该设备的成功应用,深受广大医生、帕金森患者的好评。
治疗原理:
通过CT或核磁共振融合,在三维空间下由手臂立体定向下(比喻:GPS定位下巡航导弹攻击目标类似),误差低于0.1毫米,能迅速、利用微电极定位帕金森患者脑内震颤和僵硬细胞准确位置,通过监测细胞水平信号,用一根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导针进行地神经毁损修复,同时直接输入神经细胞因子修复受损多巴胺能神经元,达到临床功能性的恢复,生活自理的目的。
技术优势
1、定位准、不开刀、创伤小
用影像学定位(CT、MRI或DSA)和立体定向仪引导来构建三维立体的脑部结构图,应用先进耶鲁大学的机器人动力机械臂,通过靶点定位后,动力机械臂能以0.1mm的重复精度保持稳定的轨迹,误差低于0.1毫米,确保手术准确无误。
2、术后治疗立竿见影
临床治疗案例15000余例,并发症发生率< 0.5%。手术时间平均半个小时,只需局部麻醉,在患者清醒下进行,大多数患者于手术即可见效,即可进流食,病情较轻者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3、解决了以为细胞刀毁损术等神经外科手术创伤大,靶点定位不准确,术后并发症多的弊端。
下一篇:帕金森的征兆,可不止手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