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忙碌而又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个看不见的健康隐患正在悄悄向我们靠近,它就是血管内部的斑块。虽然不像感冒那样立刻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它们却在背后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

人通常在30岁左右会出现颈动脉斑块,40岁时开始明显增大、增多。当存在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时,这一进程还会加速。
临床统计显示,40岁以上人群身上的检出率高达40%;年龄>45岁确诊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检出率更是达到了近80%;年龄>60岁的人群,几乎人人体内都有斑块。

血管纵向示意图下可能出现的斑块变化
如果不注意防治,颈动脉斑块会逐渐变大,导致血管狭窄、堵塞,血液无法正常经过颈部导致大脑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一旦颈动脉狭窄程度>50%,就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出现。
另外,斑块一旦脱落、破裂,会让脑血管急性闭塞,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偏瘫、失语等症,严重的还会威胁生命。
别等出事才后悔,早发现、早干预,守住大脑的生命通道。
斑块是怎么形成的
简单来说,是身体长期透支健康的结果
颈动脉斑块的本质,是血管内壁上沉积的“垃圾堆”——主要由胆固醇、钙质、炎症细胞和坏死组织构成。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主要原因包括:
01
不良生活方式
长期高油、高脂、高盐饮食会导致血液中“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这些脂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加上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熬夜等习惯,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斑块形成。
02
年龄增长与代谢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修复能力减弱。40岁后,血脂代谢逐渐变慢,血压、血糖也更容易失控,为斑块“生根发芽”提供了温床。
03
遗传与基础疾病
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中风史,个体患斑块的风险会明显增加。此外,高血压会冲击血管壁,糖尿病则使血液更黏稠、更易形成斑块。
斑块堵死血管前有3个信号
全身的动脉血管都可能长出斑块,其中,颈动脉斑块的危害极大,半数以上中风都跟它有关。如果出现以下3个症状,说明颈动脉斑块极度危险,最好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01
眼部异常
一过性视野黑矇,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
02
感觉异常
单侧肢体或面部出现运动障碍、刺痛或麻木,突发行走困难、步态不稳。
03
语言或吞咽异常
短暂失语,突发眩晕、意识或记忆障碍、吞咽困难等。
以上三大症状提示,颈动脉斑块可能在短期内突然脱落,阻塞重要功能血管,进而出现严重症状,因此要尽早就医。
如何发现隐藏的斑块
颈动脉斑块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等到出现头晕、视力模糊、短暂性失语或肢体无力时,往往已发展到较严重阶段。最有效的筛查方式是:颈动脉超声(彩超)这项检查安全、快捷、无需空腹,能清晰显示斑块的位置、大小、稳定性(是否容易脱落)。针对不同人群建议如下:40岁以上人群: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做一次颈动脉超声作为基线检查;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或家族史者:每1-2年复查一次;已有斑块者:遵医嘱定期随访复查,监测斑块变化。早发现,才能早干预,避免悲剧发生。
这种斑块能逆转吗
早期斑块有完全消退的可能
一般情况下斑块出现后不会消失,还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变。但一项发表在《JACC》的研究揭露了斑块或有完全消退的可能!
研究人员对3471名年龄40~55岁的受试者进行了6年的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利用三维血管超声技术对受试者的动脉斑块硬化情况进行定期测定,并对诱发斑块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评估分析。
结果发现,过程中有32.7%的受试者斑块出现了进展,总体积增加超过100%,甚至在所有受试者中有8%出现了斑块完全消失!
对此,研究人员表明,要想影响斑块的发展,这4个因素是关键:
1、早期干预
年龄是导致斑块形成的主要诱因之一,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早进行干预,在中青年时期就开始避免接触一些容易诱发的风险因素。
2、降低LDL-C水平
研究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是导致斑块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其水平。对于轻度患者,LDL-C水平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而对于重度患者,则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
3、控制收缩压水平
收缩压就是高压,正常情况下应保持在90~140mmhg,血压过高容易对血管壁产生冲击,引起内皮损伤加速斑块生成,一般建议将收缩压水平控制在120mmHg以下。
4、不吸烟
吸烟除了会伤肺之外,还是血管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烟草内的有害物质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LDL-C产生氧化反应时顺着受伤的内皮进入到内膜下形成斑块。
















